《中国旅游报》12月9日 刊登
编辑:王昆欣
近日,《朱镕基讲话实录》(以下简称《讲话实录》)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细读《讲话实录》,作为一名旅游工编辑,笔者没有想到朱镕基同志用如此多的篇幅谈旅游并对旅游经济和旅游产业发展有如此多的见解,由此萌发了整理分析朱镕基关于旅游经济发展理念和思想的念头。
朱镕基旅游经济思想主要内容
《讲话实录》中共有涉及旅游业讲话、谈话24篇,其中专论4篇(《关于旅游业发展的几点意见》等),兼论20篇(《制止城市规模盲目扩大的势头等》);区域旅游经济发展17篇(《云南要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等),旅游产业政策6篇(《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几点意见》等),旅游景区题词1篇(《参观胡雪岩故居后的留言》)。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
——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为什么要发展旅游业的问题上,朱镕基特别重视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认为旅游业具有促进劳动就业、拉动其他行业发展、促进贫困地区尤其是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积累建设资金等显著作用。如谈及云南旅游业,朱镕基提出“云南有许多宝贵的东西,发展旅游业就可以致富。据说,有的人不赞成把旅游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我看,这是落后的思想。如西班牙,国家不大,靠旅游业每年收入上百亿美金”[ 《云南要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1995年10月6日—11日。]。
对于旅游业对相关产业的综合带动作用,朱镕基尤为重视。如谈及新疆的经济发展思路,朱镕基说“我看(新疆)发展旅游业,投资最少,效益最高,还可以提高你们的知名度。紧跟着,一些客商看到有利可图,就都进来了[ 《新疆发展经济的思路》,1995年9月8日—13日。]”。在《进一步加快西藏经济发展》一文中,他更是谈到旅游业发展的政治意义:“一定要把旅游业作为西藏的支柱产业。这样不仅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广大农牧民更快地脱贫致富;而且可以扩大西藏对外、对内交流,更好地向世人展现西藏发展的巨大成就。”
规划先行 谋定而后动
——旅游规划的重要意义
在朱镕基看来,发展旅游业,规划必须先行。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旅游资源开发、旅游景区建设与宣传等出现盲目行为和短视行为,从而保障我国旅游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如谈到贵州旅游业,朱镕基说“(贵州旅游)各方面还差得很远,道路建设、配套设施建设、景点建设,都需要请高手来规划,要做全面的规划”。[ 《加快贵州经济社会发展》,2001年8月13日—17日。]在研究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问题时,朱镕基对部分旅游景区违反规划、盲目建设给予了严厉批评,“要刹住在城市建设方面脱离实际、好大喜功的风气,包括旅游方面,不要把大家的风景资源、人文环境、自然环境都给破坏掉了……要给违法违规乱搞旅游设施的地区‘扬扬名’!”。[《制止城市规模盲目扩大的势头》,2002年1月9日]
朱镕基重视发挥地方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在旅游规划上的主导作用,如谈到云南旅游业规划,他说:“云南的景点很多,昆明、丽江、大理、西双版纳,甚至德宏,应该做一个五日游或七日游的旅游规划……这件事要国家和省里的旅游部门统筹考虑。……国家旅游局要重视云南旅游业的总体规划,尤其不要忽视丽江这个地方”[ 《云南要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1995年10月6日—11日。]。
栽好梧桐树 引得凤凰来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旅游基础设施是旅游业发展必备的“硬件”,如果没有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再丰富的旅游资源也无法被旅游者接近和认识,经济效益也就无从谈起。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上,朱镕基明确指出,“目前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干线公路与旅游区之间连接不畅,使一些有可能形成热点的旅游区无法产生应有的效益;二是旅游区内交通设施薄弱,造成游客观光不便;三是旅游区的环保、卫生、电力等设施不够完善。”[ 《关于旅游业发展的几点意见》,2001年1月9日。]朱镕基经常强调加强旅游交通设施,在贵州、四川、江西等地的多次讲话中都强调要修好通往景区的道路,增强旅游的“可进入性”。在谈到甘孜州经济发展问题时,他风趣的说“海螺沟我还没去呢,等你们把这些公路和康定机场修好以后,我再来。我认为,这是支援少数民族地区的最好办法。……上天赋予大家这么好的资源,但是如果没有交通,就没有一切。”[ 《关于四川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的经济发展问题》,2001年6月11日。]朱镕基在谈及旅游基础设施时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次谈话发生在山西,他直言“可惜在太原找不到一家五星级酒店,这一点就不如印度了。”[ 《山西经济发展的思路要调整》,2002年4月2日]。
重学问 显特色 引外资 靠市场
——旅游资源开发
丰富的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朱镕基从各地的资源特色出发,要求大力开发风景名胜区,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发展旅游。在大寨,他建议“铁姑娘”郭凤莲搞旅游,“(旅游)是生财之道,不但有经济意义,而且也有政治意义,让他们来看看大家中华民族的精神,看看大寨人是怎么干出来的。”[《希翼大寨发展得更好》,1992年5月28日。]今天的大寨已然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是昔阳县旅游发展的龙头。在赤峰,他热心于赤峰辽学问古都的保护与开发,甚至说“如果将来赤峰变成旅游城市,下次我再来看看你们的辽学问。”[《赤峰可以建设成为旅游城市》2001年6月11日。]
如今,赤峰已经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上海自然景观资源薄弱,因此大项目、大开发历来就是上海旅游产业的助推器。从上海走出的朱镕基也深知这一点,他在任期内大力推动上海迪斯尼乐园的建设,用他的话说“我在当上海市长时就想建一个迪斯尼乐园,这个梦想已经有10年了。” 在会见美国迪斯尼企业董事长埃斯纳时,他从商业背景、盈利前景、管理模式等诸多方面论证了迪斯尼乐园建在上海的可行性与必要性,甚至开放地表示“只要你作出决定,一切可以商量。”上海迪斯尼乐园已经于2011年4月破土动工。
青山绿水 红墙绿瓦 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
——旅游环境保护
优美的环境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朱镕基长期主管经济工作,对工农业发展导致的环境恶化感触良多,每到一地离不开的主题就是环境保护。他对于环境保护与旅游二者的辩证关系直接体现在《恢复“浩浩汤汤”的洞庭湖》这篇讲话中。作为湖南人,朱镕基对老家的青山绿水念兹在兹,不时表露出对洞庭湖“浩浩汤汤何日现?葱茏不见梦难圆”的遗憾。在强调退田还湖的重要意义后,他提出“第一步目标就是湖面恢复4350万平方公里,即恢复到新中国成立时的状态。在沿湖的地方规划几个城市,这围着湖的几个大的城市,将来就是旅游城市。整个洞庭湖,再加上周围城市的景观,一个很好的旅游产业就可以发展。”一条从恢复到保护再到规划、开发的清晰脉络展现在读者面前。今天看来,环洞庭湖旅游带基本形成,常德、岳阳、益阳三地旅游发展欣欣向荣,湖南旅游的“洞庭湖时代”已经呼之欲出。
朱镕基对旅游城市环境恶化的警惕和担忧是一脉相承的。早在上世纪90年代早期,他在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时,就对此谈到过旅游环境保护问题。如1992年他在三亚考察时直言“亚龙湾的环境与五年前相比,是更坏而不是更好了。五年前我就讲过要保护这里的环境资源……现在沙子也变黑了。” 1998年,朱镕基再赴三亚,已经是总理的他对海南省委书记、省长叮嘱说“海南不要再搞一般性的项目了……,要搞好旅游业。(海南)环境搞好了,外国人就来了,人才就来了,千万不要舍本求末。海南这个宝岛,太宝贵了。你们要把宝岛建设好。”
朱镕基旅游经济思想的特点
《讲话实录》所体现的朱镕基旅游经济思想始终贯穿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其中鲜明地突出了以人为本、开放创新、科学前瞻三大特点。
——以人为本
朱镕基的旅游思想集中交融了为百姓谋福祉的朴素情感和以人为本的思想高度。朱镕基以人为本的旅游思想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在谈到发展旅游业的根本目的时,朱镕基着重于体现旅游业在促进落后地区发展、增加人民收入方面的作用。在大寨,他劝导“发展旅游业,可能比你们办几个工厂还挣钱。”,在甘孜,他叮咛“上天赋予大家这么好的资源,是可以赚很多钱的。” 二是在谈到旅游业的发展道路时,他更多地从满足旅游者的多种需求出发,在贵州,他要求在公路两边种上树,让游客看不见坟头。在新疆,他要求增加景区“可进入性”,大力开发特色民族旅游资源。可以说,旅游开发为了人民,旅游发展收益归于人民,是朱镕基以人为本旅游经济思想的主旨。
——开放创新
开放与创新是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体两面。没有开放的态度就难以创新,而没有创新的精神更何谈开放。朱镕基以开放的态度看旅游,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意义的思想观点。如他早在1998年就借鉴欧洲国家的成熟经验,提出让赤峰少修一些大宾馆,大力发展特色民宿。“一个家庭就可以开一个旅馆,自己一栋房子里面,有几间房子做客房,搞得非常干净,服务非常好,就像回到家里一样。多瑙河沿岸的国家都是这种旅游方式。” 在13年前,民宿旅游对中国旅游界还是个新鲜的词汇。
朱镕基的开放创新还体现在旅游管理体制、旅游产业投资模式等诸多方面。在与埃斯纳谈到未来上海迪斯尼的管理体制时,他提出上海可以拿土地入股,“当然管理权在你”。在海南、四川,他都多次提到过旅游产业要吸引民营资本、吸引外资,筑巢引凤。
——科学前瞻
朱镕基长期主管经济工作,又热心于经济管理理论研究,在引导经济领域工作时尤显轻车熟路,远见卓识。他的许多旅游经济观点无论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还是当前旅游发展的现实,都体现出鲜明的科学性和前瞻性。首先是在旅游业发展的定位上,他批评了某些同志不赞成把旅游当作产业来发展的错误思想,较早地提出了一些地区应该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对待,使当时许多地区的政府官员和百姓认识到了旅游业的巨大价值。其次,在旅游业发展的具体措施上,他高度重视规划先行、重在保护、学问旅游等先进理念。他的这些观点,不仅为我国世纪之交的旅游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而且对于大家今天旅游业的发展仍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编辑单位:4118ccm云顶集团)